東周刊 Vol.257 窒息的胃痛 (30 Jul 2008)

窒息的胃痛

工作繁忙,壓力爆標的香港,因忙於工作,廢寢忘食而捱到胃痛的大有人在。

阿儀每每在進入隧道的一刻,胃痛就會突襲,心臟亦突然噗通噗通的跳動得極厲害,連自己也能聽到心臟狂呼….

早上九時,候診室內的阿儀面色蒼白,左手按掩胃部。從她的一身辦公室裝束可以推想她應該是準備上班,可是因身體極感不適而來到急症室。五分鐘後,護士請她入內見家庭醫學專科李俊傑醫生。

每見隧道胃痛心慌

「陳小姐,你臉色好蒼白,哪裏不舒服?」李俊傑醫生看見極度不適的阿儀,趕忙問道。

「李醫生,我……我好驚……胃好痛……心臟好似有事……跳得好緊要……頭暈……」緊張到有點兒語無倫次的阿儀,很想交代清楚病況,但情緒就是難以控制下來,愈想講愈是亂。

「放心,不用緊張,我逐項問:你慢慢説……」醫生説。阿儀點頭表示明白,李醫生開始問:「是不是胃這裏痛?痛了多久?如何痛?」

「對:就是這裏痛,好似抽搐着痛,這已是第三次胃痛,每次發生得好奇怪……」阿儀雙手仍有點抖震,但已稍為冷靜下來,李醫生點頭鼓勵她再説下去。

「以前我好少有胃痛,只是最近一個月才出現,第一次是乘車過紅隧上班時,胃突然痛,痛到一下車便要立即看醫生……」阿儀説。李醫生請她躺下作臨牀檢查,按壓腹部。

「同樣第二次,車快要駛入紅隧前,又發生胃痛而且不但胃痛,心臟還跳得很快,整個人覺得心慌,好驚……」阿儀憶述,同時抖着手握着心口衣服,人陷入緊張中,續説:「應該説有種快要窒息,快要死的感覺……」她一邊説着,一邊深呼吸。

「今早是第三次……我望着隧道口,開始聯想到胃痛:人開始慌,心跳快呼吸困難,好驚胃痛會發生,好想掉頭走,果然幾分鐘後胃痛又發作!」阿儀説。

二氧化碳紓緩緊張

「陳小姐,先給你服食胃藥,暫時紓緩胃痛,隨後我會安排你作胃鏡檢查,確定胃痛原因。」李醫生繼續説:「至於你頭暈及手震感覺,有可能是缺乏二氧化碳,護士會給你一個紙袋,你向着它呼吸來幫助放鬆緊張精神。」

李醫生解釋,人體需要氧氣同時,亦需要二氧化碳,可靠呼吸來平衡進出量。當情緒緊張時,有可能呼出過多二氧化碳,這就會令腦部出現麻痹及頭暈徵狀,只要病人對着袋呼吸吸回自己呼出的二氧化碳,徵狀就可以緩解,情緒亦

會稍為冷靜。

陳小姐服藥後,一邊「利用紙袋」大力索回自己呼出的二氧化碳,一邊由護士幫她量度血壓、脈搏,然後安排作胃鏡檢查。檢查結果顯示除了胃部有輕微發炎外,並沒有其他發現。

「醫生,會否是心臟有問題,我當時心跳快到自己都聽到,而且呼吸好困難……是否心臟也需要檢查。」阿儀疑惑地詢問。

「這機會應該很低,一,你現在才三十歲,又沒有家族病史;二,你的血氧、血壓及脈搏,及其他健康狀況一切正常,所以沒有掃描心臟的必要。」李醫生細心解釋。

「一切正常,胃只是少少發炎,但為什麼我當時心跳快到……快到就要窒息似的?」阿儀激動地問。

「放心,你身體很健康,不過情緒出現少許問題,你應該是患上屬於情緖病的驚恐症。」李醫生審慎地説。

工作胃痛誘發恐慌

李醫生解釋,情緒病在香港毫不罕見,根據統計,每五個香港人就有一個受情緒病困擾,造成憂慮、不安或煩躁等,及引起失眠、頭痛或其他不適及疼痛。當中常見的情緒病有幾大類,包括經常焦慮症、社交焦慮症、強迫症、抑鬱症及創傷後情緒病。

驚恐症(Panic Disorder)是焦慮症一種,據零二年的相關調查研究,全港十五至六十歲人士中,最少有十二萬名患者。「驚恐症」病徵是自發性出現恐慌突擊(Panic Attack),患者本身亦不知驚慌原因,而且會把恐慌感不合理地無限放大。突發性恐慌感,會令心跳加速、呼吸急速、冒冷汗、全身震顫、頭暈昏厥等不適,患者會有種強烈被毀滅感覺,甚至覺得快要死亡,所以他們很容易誤會心臟岀事,而造成延醫或誤診。

「另外,很多時疾病亦會誘發驚恐症,好似陳小姐情況。」李醫生解釋,因為阿儀過隧道胃痛經驗深刻,遇上隧道就不期然聯想胃痛又會發作,結果愈想就愈怕,終誘發驚恐症,同時驚恐症亦會引起她的胃痛。至於胃痛原因,原來源自於工作壓力。

大學畢業後,阿儀與哥哥一樣,在家人開設的公司上班,外人看似不錯的「鐵飯碗」工作,但對於她卻是無形的鐵籠。工作表現每時每刻都似被監督着,一有懒散,家人總訓示數句。別人下班後就可以放下工作,但她就要帶工作回家,與家人商討,生活總是伴隨工作壓力。

「患上驚恐症,是否要轉介看精神科醫生?」阿儀緊張地問。

支持傾談認知行為

李醫生指出,驚恐症病徵多會是心跳加速、呼吸急促,狀況容

易被誤為心臟病,所以很多時會先看家庭醫生,而且在熟悉醫生前,患者反而可以暢所欲言,傾吐心中壓力,有助治療。

而治療則首先要「支持性傾談」,醫生用心聆聽及與患者傾談,讓他接收到正面的支持性,對醫生產生信任,説出心中的壓力。

「因為驚恐症患者思想方向多是負面,因而產生焦慮、無助或自卑情緒及身體不適,在傾談中找出不正確思想因由,是自幼養成,還是生活工作問題。」李醫生解釋,得悉病因後,就要進行「認知行為治療」。

「認知行為治療」就是要阿儀換個角度去思考,例如與其認為爸爸的説話是令人泪喪的「訓示」,倒不如看作為鼓勵女兒的正面「提點」。還有不要只在意工作上一兩次的挫折而耿耿於懷,因而否定自己能力,應該懂得欣賞自己曾經做

過的努力。如此積極思考,工作壓力自然減退,胃痛亦能不藥而癒。

李醫生續説,至於因胃痛誘發的隧道恐懼感,就要「循序漸進」來治療。即是阿儀可以由最短的隧道嘗試,當接近隧道口時,合上眼睛來減低恐懼感,深呼吸來放鬆緊張精神,情況改善後就可以再進一步嘗試較長的隧道,如此就能逐漸解開對隧道與胃痛的聯想、焦慮、恐慌及逃避感。

「當然人思考方法是很難改變,所以醫生要經過長久的傾談,嘗試教導及改變她負面想法,糾正問題根源,驚恐症才會根治。」李醫生説。

輔以藥物有助思想

雖則「驚恐症」屬情緒心理病,但亦有生理原因——腦部缺乏化學傳遞物質,以致無法控制驚恐感覺,把負面情緒及思想無限放大,誘發一連串生理病徵。

「有時要配合『血清素調節劑』來治療,復原其傳遞物質,幫助他們有能力理性思考。」李醫生強調,藥物總有停止的一日,如負面思想行為仍未更正,會有很大復發機會,治療就會失敗。所以認知行為的更正才是最徹底治療,讓患者從傾談中,學會轉化壓力、加大承載壓力能力及令生活更健康更積極的方法。

幸好,阿儀驚恐症情況未算嚴重,只需每星期與醫生進行支持性傾談及認知行為改變,配合血清素調節劑。最近一星期,她坐車過隧道時,已沒有出現因驚恐而誘發胃病及心跳加速、呼吸急促等不適。

「其實最近我已嘗試做運動,三餐定時,防止胃痛。時常提點自己要輕鬆,提點自己不要帶工作回家,嘗試向家人反映意見。還有,每次過隧道嘗試深呼吸,默唸着不要驚慌,暫時方法似是有效……但不知是否藥物配合效果,希望日後停藥後,我仍然不會驚慌。」阿儀安慰着自己説。

鬆弛情緒

遇上悄緒不安或緊張,我們可以進行肌肉及呼吸鬆弛方法,來消除壓力,紓緩情緒及放鬆身體。完成後,可張開雙眼,伸展身體,接着慢慢起身,甩動雙手雙腳以消除殘餘的緊張。

肌肉鬆弛法

右拳握緊約三秒,此時應感到右拳肌肉拉緊,右臂肌肉也同樣拉緊,然後放鬆十秒。肌肉拉緊放鬆的同時心裏數着一 、二、三放鬆。重複兩至三次,便可感到右手鬆弛的感覺。完成右手的練習後,以同樣方法來放鬆左手、膊頭、面部、背部、腳部等各組肌肉,使全身也得到鬆弛。完成整套練習約需十五至二十分鐘。

呼吸鬆弛法

心裏唸着一、二、三、停、呼氣,呼吸的節奏亦跟隨-着心裏的拍子,吸氣、一、二、三、停、呼氣,拍子不要太慢或太快。隨着專心呼吸,呼吸會慢慢減速,身心也變得寧靜和有規律。呼吸鬆弛法每次可練習大概五分鐘。

(資料來源:香港健康情緒中心)

如何放鬆自己

情緒病患者心中積累不少負面情緒,為了令自己放鬆下來,香港健康情緒中心提出以下建議:

  1. 專注現在,想想如何把眼前的事情做好;而不是過分着眼過去或將來。
  2. 做自己能力範圍內的工作便可,不要對自己定下過高的要求,以免帶來更大的挫敗感。
  3. 多參與不同活動,以擴闊自己的社交圈子。
  4. 對於個人的重大改變,需要適當的計劃及安排。例如:轉換工作或計劃結婚,應該多聽取別人的意見。
  5. 失落的時候,盡量將內心的感受表達出來,例如找人傾訴或者哭泣。
  6. 面對問題要尋求解決方法,逃避只會令問題愈變愈大,壓力愈變愈重。
  7. 過大的壓力或擔憂時往往令思想紊亂,精神不能集中。試試深呼吸,停一停,冷靜想一想應付方法。
  8. 定時服藥。

(資料來源:香港健康情緒中心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