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養和家庭醫學專科醫生鞏固基層健康護理
香港政府一直希望解決龐大的醫療財政負擔,近年更開始加強發展基層醫療服務。事實上,提升家庭醫學的質素,就等於提升了整體的經濟效益,因為基層市民在「第一度守門員」—家庭醫生的把關下,勢必獲得應有的治療方向及適當的防預措施,這樣對減省政府的醫療開支有莫大的裨益。
家庭醫學理念
何謂家庭醫學呢?養和醫院家庭醫學專科醫生李俊傑説:「家庭醫學的理念是希望為求診的病人,提供持續、全面及全人的關顧。家庭醫學專科醫生在治療求診病人的同時,亦會考慮病人在身體、社交、工作、家庭及情緒上的需要。」
李醫生稱:「例如當病人表示頭痛時,一般私家門診醫生只會設法解除患者頭痛的病徵,當病人不再頭痛,他們的責任亦吿完結。但對家庭醫學專科醫生來説,病人頭痛不一定是生理機能出現毛病,因為工作壓力、情緒波動等心理因素都會有機會令病者頭痛。而家庭醫學專科醫生的職能,正是要找出病者不適的背後原因、再對症下藥。有時、病者只需將心中困擾釋放,已經毋須藥物治療。這方面的疾病,不是每個普通門診醫生所能解決的。」
多問一句減省一分浪費
李醫生舉例説:「病人因喉嚨痛往私家門診求醫時,醫生在處方藥物之餘都會附帶有喉糖,舒緩病人喉嚨不適。但有些病人從來都不會服食這些喉糖,原因可能是不喜歡食糖、嫌麻煩,或不喜喉糖的味道等,喉糖的下場自然是被棄置了,平白浪費資源。但如果醫生知道病人不喜歡食糖,或者根本抗拒食藥丸,就會懂得開出合適的處方,更不會開岀喉糖,避免不必要的浪費。」
家庭醫學專科醫生每事問
家庭醫學專科醫生可簡稱為「家庭醫生」,與私家門診醫生不同,它是一門醫學專科,醫生除在學術上達到一定水平,對各種疾病都有認識及熟悉治療方法外,其間還要懂得問診,藉以知道病人的資料及生活背景。
李俊傑醫生謂:「病人一般都不會輕易將內心底蘊説來,所以問診是需要懂得技巧才可達到目的。
換句話説,即是要知道如何與病人溝通,讓病人在引導下説出適當的資訊,例如家庭成員疾病記錄、工作性質、婚姻狀況、情緒轉變等,這些資料均有助醫生找出致病原因。」
過五關斬六將家庭醫學專科醫生
本港目前有180多名家庭醫學專科醫生,要取得資格,要先通過下列程序:
1.首先要醫科畢業及取得註冊醫生資格;
2.再在醫院接受2年各門專科的培訓;
3.社區培訓2年;
4.在執業家庭醫學專科醫生監管下,獨立診症2年;
5.考試合格成為專科醫學院院士 ;
6.登記在醫務委員會名單內;
7.正式成為家庭醫學專科醫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