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骨質疏鬆不容忽視
文: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徐漢儀、私家糖尿及內分泌聯盟
骨質疏鬆與我何干?不是女人病嗎?其實女性與男性在一生中,分別有三至四成及兩成機會患上骨折,而骨質疏鬆是導致骨折的主要原因。我們的骨頭每天都在不斷形成和吸收,而骨質會在三十多歲時達至頂峰,然後逐漸流失,令骨組織微結構破損,易於骨折。這情況對更年期的女士而言,尤其顯著。
很多人誤以為它會引致骨痛,然而大部分患者是沒有病徵的,發現時可能已經骨折了。骨折常見於脊椎、體關節和手腕,可造成背痛、「駝背」、殘障,甚至死亡。
要留意患此病的風險的公眾人士包括:六十五歲以上、缺乏運動、缺鈣/維他命D、曾患骨折、近親患骨折或此症、吸煙、酗酒、過輕、四十五歲前停經、患慢性病(如內分泌/肝/腎/腸胃病、類風濕關節炎)、服用類固醇/抗痙攣/抗癌藥等。
建議六十五歲以上女性或七十歲以上的男性,以及有風險因素者,進行雙能量X光吸收儀(DXA)量度骨密度。檢測的T值大於-1為正常;小於-1至-2.5為低骨量;小於-2.5者為骨質疏鬆症;小於-2.5再加上骨折,為嚴重骨質疏鬆症。
幸好健康的生活如吃含高鈣(乳製品)和維他命D食物(蛋、高油分魚類)、吸收陽光、進行負重及強化肌肉運動,能有效預防此病。
至於治療方面,除了吃適量的鈣與維他命D補充劑外,特效藥物包括雙磷酸鹽類、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(SERMS)、副甲狀腺素和(RANKL)抑制劑等。因特效藥物各有利弊,詳情請跟專科醫生查詢。
誤把胃酸倒流當成心絞痛,你試過未?
文:家庭醫學專科醫生李俊傑
很多有胃酸倒流症狀的病人,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有胃酸倒流的問題,有時更會誤以為是心絞痛,或是心臟出現問題的先兆。
五十餘歲的戴先生,他當日前來見我,擔心自己心臟出現問題,經詳細檢查後,他並非心臟有問題,而是胃酸倒流引致食道發炎。其實下食道括約肌是防止胃食道倒流的主要關卡,當下食道括約肌鬆弛,胃內的東西就容易逆流到食道。而其他誘因包括肥胖、緊張、胃酸分泌過多、吃太飽、飯後立即躺臥、胃排空障礙、食道排空障礙等,都會使胃食道逆流的機會增加。
戴先生稱:「胃酸倒流和心口痛並非同時發生。」這因為胃酸倒流已有一段時間,所以食道發炎損傷已達中等程度,故心口痛是受損地方所發出之訊號。
胃酸倒流是很多都市人的病患,特別是食飽後、睡覺時,胃酸倒流可能較為
嚴重。
胃酸倒流的徵狀包括:心口如火燒般灼痛、可能出現心胸痛、口水分泌增多、感到有酸味從胃道湧上來:但心絞痛病徵則是胸口不適、有壓痛或受壓逼的感覺、發作時冒冷汗等。
預防胃酸倒流,非藥物的治療方法應從改變善生活習慣做起:
一、少食多餐,避免食辛辣刺激的食物,慢慢咀嚼
二、避免吸煙,飲酒,食或飲含飲咖啡因之飲品及食物,或食其他能引致消化不良的食物
三、進食後兩小時不宜躺下、坐下,應多活動幫助消化
四、睡前三小時避免進食
五、注意體重
六、避免穿着太緊的衣服,以免加重胃部壓力
情況嚴重便需要依靠藥物治療,例如服用中和胃酸藥可快即見效;而幫助消化的藥物可以令胃的活動力增加,從而減少胃酸倒流;還有胃酸分泌抑制劑,它
可以有效減少胃酸分泌,而現時新一代的藥物甚至有持續廿四小時藥效,大大減少胃酸倒流的破壞性,促進潰瘍癒合。
高血壓:問與答
文:心臓科專科醫生謝繼發
約二成餘的香港成年人有高血壓問題。人們往往有以下的疑問:
問:何謂高血壓?
答:當成年人在至少兩次的醫事檢查中,血壓重複>=140/90mmHg,可定義為高血壓。若單單收縮壓或舒張壓符合定義的數字,也屬高血壓。但病人應在舒適、放鬆、安坐情況下量度血壓。家居血壓會較低,參考定義為>=135/85mmHg。
問:高血壓的成因?
答:九成患者為原發性高血壓,並無特別成因,但與一些因素有關,如肥胖、缺乏運動、高鹽飲食、情緒壓力等。另一成是由其他疾病引起,即繼發性高血壓,如腎病、內分泌疾病、風濕類疾病等。
問:為甚麼要治療高血壓?
答:高血壓在全球死亡風險因素中佔首位,它與心血管病、中風、腎病的風
險有相連關係,妥善控制高血壓可減低相關風險。研究更顯示愈早控制,相連風險愈低。
間:如何控制高血壓?
答:處理繼發性高血壓當然要針對根本疾病。一般情況下控制高血壓,便要
改善相關風險因素,如健康飲食、適量運動、戒絕吸煙、保持正常體重及心境舒暢。使用藥物治療的緩急,就視乎病人的整體心血管風險,即有否其他高危因素、器官有否受損、血管病變是否已經出現等。
問:如何選擇血壓藥?
答:降血壓藥物有很多種。最常用的有:嗟嗪類利尿劑、血管緊張素轉換酶
抑制劑、鈣通道阻斷劑、血管擴張素II受體阻斷劑、β受體阻斷劑。以上各有个同優劣特點,選擇時會視乎病人的其他症候和藥物禁忌。
問:服藥後是否要長期服食?
答:大家應該明白,控制高血壓的目的是減低它帶來的各種疾病風險,當非
藥物治療未能保持血壓在認可範圍內,就需要藥物來達致我們的目標。